現代延續獻給皇室的技藝
以手工精製出獨一無二的「翠雲雕」
- 木材及木製品製造
- 與人交往
- 日本傳統技藝
- 創造力
滋賀縣
在滋賀縣米原市上丹生,傳承超過七十年的傳統技藝「翠雲雕」,自昭和10年由初代翠雲創立雕刻所並命名為「翠雲雕」以來,歷史便由此展開。「翠雲雕」是一項以寫實與強烈立體感著稱的傳統雕刻技法。其作品涵蓋神社佛閣、太鼓台、山車、神轎、佛壇、欄間,乃至可供於床之間擺設的七福神與佛像等,領域廣泛。此項技藝由第二代、第三代一脈相承,並依循時代需求注入創作之中,珍視傳統亦不失革新精神。以純手工雕刻而成的作品,其細膩與溫潤之感為機械所無法再現,長久以來吸引著無數造訪者的目光。
本文將專訪第三代傳人——井尻雕刻所代表井尻一茂先生,探尋他承襲家業的背景、作為職人的信念,以及對未來的展望。

PROTAGONIST
井尻一茂第三代傳人
無論什麼都能製作!客製化雕刻

昭和10年,初代翠雲先生於米原市上丹生創立雕刻所,並以「翠雲雕」之名展開其工藝之路。上丹生自古以來便被稱為「職人之村」,是佛壇製作盛行的地方。當時,翠雲先生的父親以燒炭為業,從事山林工作,然而此乃極為繁重的勞動,因此翠雲先生並未考慮繼承這份工作。就在那個時期,他拜入以製作充滿動感的雕刻而聞名的「上田派」職人——森先生門下,在協助工作的同時習得雕刻技藝。翠雲先生自14歲踏入雕刻世界,僅十年後,即於24歲時開始收徒,其卓越技術由此廣為人知。
其後,翠雲更承製了獻給皇太子殿下(現今上天皇)的作品,技藝遂於國內外皆受高度評價。自創業以來七十餘年,上丹生的雕刻傳統已持續傳承至今,未曾中斷。

目前,井尻雕刻所從事的製作領域廣泛,涵蓋神社佛閣及太鼓台的雕刻、佛壇、欄間,乃至住宅與店鋪門面的門牌、招牌,甚至飾品等。其中尤以客製化製作最為擅長。
「我們所使用的木材,皆為精挑細選的高品質品種,例如櫸木、檜木、樟木、扁柏、朴木、櫻花木,以及杉木(屋久杉)等。此外,我們也使用稱為『琵琶湖材』的木料,這是滋賀縣由林業合作社進行間伐後取得的木材。透過製作使用琵琶湖材的飾品,希望能提升滋賀縣木材作為品牌素材的價值。」
基本上,只要有需求,幾乎任何類型的作品都能製作,這便是井尻雕刻所的最大優勢之一。近年來也積極投入餐飲店的裝飾設計,例如承製了位於東京廣尾的壽司店天花板雕刻,以及京都法式料理店「epice(エピス)」的欄間與招牌。未來的夢想,是能夠創作出在海外飯店門廳與大廳展示的紀念雕塑作品。
只能靠自己去發掘所需的一切

井尻先生自幼便熱愛繪畫與手作,於雕刻所這個家業環境中長大,耳邊日日回盪著鑿刀(用於鑽孔和開槽的小工具)敲擊的聲音。他說,正是這樣的聲音,自然而然地引領他走上了雕刻之路。
「我父親是第二代傳人,原本的夢想是成為職業高爾夫球選手,但最終放棄夢想,選擇了職人之路。他常對我說:『你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,不需要考慮雕刻的事。』」
井尻先生從小便在工作場域裡,向祖父與門徒們學習技術與知識,始終身處於與雕刻密不可分的環境。因此,在完成名城大學理工學院電氣電子工學科的學業後,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回家承襲家業,走上職人之道。由於他始終認為創業者祖父的技術是「最頂尖」的,因此從未考慮過到其他工房修行。
「祖父是個既嚴厲又讓人畏懼的存在。當時我無法理解他的用意,但現在回頭看,才發現祖父當年的每一句話,都是支撐現在我的基礎。」
雕刻作品從無重複之作。做完欄間便是佛壇,完成大型作品後,又要轉向需要精細工藝的小件作品,這樣的節奏是日常。隨著製作內容的不同,所用的鑿刀也需更換。正因為幾乎什麼類型的工作都接,他才深切體會到習得各項技術的困難與挑戰。
「為了掌握鑿刀與磨刀技術,需要三年;而要成為獨當一面的職人,則被認為至少需要十年。但我始終希望更進一步,因此我認為修行是一生的事。」
雖然早早便決定踏上職人之路,但當井尻先生以個人事業主身分開始經營事業後,環境便產生了巨大變化。隨著寺廟建設的減少與佛壇產業的衰退,他迎來了一段嚴峻的時期。
「過去我是領薪工作的身分,收入穩定,工作也自然而然地會有。但在創業之後,工作量急劇減少。為了突破困境,我開始挑戰各種從未嘗試過的事情,比如參加百貨公司的展售會、與設計師合作等。我也積極參加研討會與業界公會的活動,並開始學習行銷。在時代洪流中,只能靠自己去發掘所需的一切。而真正的轉捩點,是接下NGK(難波花月劇場)的招牌製作。當時我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。」
當時周圍的人也曾擔心地問:「你真的做得到嗎?」但正是這樣的聲音,反而成為井尻先生的原動力。他說,NGK的招牌是在平日作業之餘,由三人耗時半年完成的。這項作品成為讓井尻雕刻所廣為人知的重要契機。
職人以細緻的手工,一件一件用心製作

在雕刻的修行時期,井尻先生曾經被分派到僅僅是將木頭削平的工作,甚至一度因此患上了腕隧道症候群。他表示,特別是在製作太鼓台雕刻時,使用堅硬的櫸木進行精細作業,是一項極為艱難的挑戰。
「一開始也曾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到。但當你持續地雕刻,就會慢慢理解其中的感覺。每天不間斷地做,雕刻就會像在畫畫一樣。我認為,誰都可以做到的啦。現在我一半是職人,一半則是業務人員。」
井尻先生指出,在雕刻的工序中,最初的「粗雕」是至關重要的環節。
「在粗雕的階段,整體的造型就已經確定了,所以這個部分最為關鍵。若這裡出了差錯,後續的細修也無法補救。像是我目前正在製作的一尊招財貓雕刻,牠的腳部現在還在粗雕階段,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將形狀打好基礎。另一方面,最後一道工序的『極致加工』也有其難處。用雕刻刀將表面修整得光滑平整,每一步都必須極為細緻。如果這部分草率處理,整體完成度會有明顯落差。」
在井尻雕刻所,從粗雕到細雕,每一道工序皆由職人以純手工細緻完成。尤其擅長製作具有動感的龍與獅子等雕刻作品,從大型作品到小型擺件皆可接受訂製。能夠全程進行完全客製化製作的雕刻工房並不多,這可說是井尻雕刻所的一大優勢。其透過精密手工所呈現的溫度與質感,是機械雕刻無法模仿的獨特魅力。
我希望將米原打造成廣為人知的「工藝之町」

井尻雕刻所的願景,是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,創作符合時代需求的新作品,進而推廣木雕文化的魅力。作為其中一環,於2020年成立了雕刻體驗團體「上丹生木啄鳥(Woodpeckers)」。起初,曾與主要針對外國觀光客的旅遊公司合作,計劃將木雕體驗納入導覽行程之一,但可惜因疫情影響而一度中斷活動。之後則轉向面向日本人的體驗型課程。不過,最近也有來自美國與荷蘭的人士參加申請。
「海外的朋友們對木材都很有興趣,有些人甚至把木工當作嗜好,他們在使用刀具方面也非常熟練。能讓這些人樂在其中地體驗雕刻,我感到非常開心。」
目前井尻先生尚未收弟子,但曾有過一個月的短期指導經驗。當時指導的一位女性在離開原本的職場後於和歌山自立門戶,如今仍持續從事雕刻工作,並樂在其中。
「她能持續並樂於創作,這讓我很欣慰。現在的時代,不再是只要拜師學藝就能把作品賣出去的時代了。透過社群媒體等工具,自行發信與拓展銷售管道也變得可行。木頭本身具有多變的特性,我想,只要年輕人能夠懷抱彈性與創新的視角,應該能發展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。」

井尻先生懷抱著「希望有更多人認識木雕魅力」的心願。
「我也希望海外的朋友能親自來到工作場看看。接下來我想要充實網站上的海外電商平台,讓米原作為『工藝之町』受到世界各地的矚目。如果木雕的魅力能持續擴散開來,有更多人說『我想住在米原』,並且有一天能遇見未來的接班人,那就太棒了。光是想像那樣的未來,就讓人感到興奮。」
井尻雕刻所始終以顧客的訂製需求為基礎,創作出世上獨一無二的作品。每件作品都飽含著職人純手工的溫度與熱情。這些作品不僅深深打動人心,更展現出木雕特有的躍動感與生命力。
INFORMATION

井尻雕刻所
若您在尋找木雕作品,請交給位於滋賀的井尻雕刻所。我們承接各種製作,如家庭門牌、店鋪招牌、用於祭典裝飾的「だんじり」花車雕刻、飾品、小物以及客製化的木雕作品。根據作品的特性挑選最適合的木材,結合多年累積的技術,由職人全手工雕刻,盡可能呈現出您所期望的形象。我們的作品擁有機器雕刻無法展現的細緻、創意與溫暖。歡迎隨時諮詢紀念品、贈禮或回憶物品的用途、設計與預算。
- 設立
- 1935
- 員工人數
- -
- 網站
- https://ijiri-choukokusho.com/
- Writer:
- GOOD JOB STORY 編集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