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高品質×短交期廣受全國青睞的京都町工廠 支撐地標建築的金屬加工實力

  • 金屬礦業
  • 考慮多樣性
  • 為社區所做的努力
  • 獨特的產品和服務
  • 永續發展目標與永續發展
  • 年輕員工活躍

大阪府

東京中城、六本木新城、迪士尼樂園、環球影城。
這些地標設施的幕後支撐者之一,是來自京都的一家小型町工廠的技術。
創立於昭和44年的三和金屬工業,是一家專門從事金屬加工的企業,能從零開始打造建築金屬件、機械零件、展示設備、廚房器具乃至影像設備等各式各樣的產品。
該公司在日本國內擁有四處製造據點,以壓倒性的短交期與量產時也絲毫不妥協的高品質,廣受全國客戶肯定,滿足多樣化需求。
本篇文章中,我們採訪了三和金屬工業株式會社(以下簡稱三和金屬)的代表董事 天羽正明先生,請他分享企業的優勢與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
PROTAGONIST

天羽 正明代表董事

年僅十歲便體驗了沖壓加工

三和金屬由現任社長天羽先生的父親所創立。與此同時,天羽先生的叔父也創辦了三英金屬株式會社。當時,父親負責沖壓加工,叔父則負責營業,創業初期主要承接住宅建築公司的委託業務。
天羽先生從小學時期就經常前往工廠,遊樂場所總是機器旁。他當時尚未有接班的意識,但從小便對製造充滿熱愛。

「我第一次操作沖壓機是在10歲的時候。高中畢業後便進入家業。那時對我幫助最大的是三英金屬的叔父。我初來京都時,比起從住在大阪的父親那裡學習,更多是在叔父身邊學習營業方式與工作技巧。自從就任社長以來已經有12年了。剛進公司時,不分週末與深夜,幾乎全年無休地工作。但直到今天,我都從未動搖,只憑著對製造的熱情,一心一意地走到今天。」

幾年前,三英金屬的第二代突然去世,在無其他選項的情況下,三和金屬決定將其納為子公司。
天羽先生從三英金屬還是空地時就目睹其成長過程,經常聽叔父說:「想用自己的工廠填滿這整片土地」這樣的夢想。

「當三英金屬的經營持續困難時,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如何守護員工的就業,以及至今為止建立起來的技術與據點。然而現實情況相當嚴峻,最終不得不選擇子公司化這條路。」

當時,三英金屬尚有數位員工留任,但因年齡及個人意願,陸續離職。雖感遺憾無法守住全員,但天羽先生亦強烈認為不能讓叔父創辦的公司落入他人之手。在種種矛盾與掙扎中,他最終懷抱著對兩家公司歷史與對叔父的感恩之情,下定決心承擔起責任。

目前,公司以精密鈑金、不銹鋼與鋁的加工與焊接為核心業務,同時也從事精密製罐與沖壓加工。
除了東京中城、六本木新城、迪士尼樂園、環球影城的電梯等地標設備外,也提供面向醫療、交通與公共設施的高精度產品。所有產品皆根據客戶的委託,從零開始依照規格進行製造。

「曾經也有一段時期,工作大量流向中國製的低價產品,情勢非常艱難。我們也導入機械設備來降低成本,加快生產速度,能做的都試過了,但對方的價格卻只有我們的一半。說實話,那時真的覺得無法與之競爭。」

然而,從那之後經過十年以上的時間,情況逐漸出現了變化。當初只看價格所做出的選擇,開始出現「這樣不行」「果然還是想要品質好的產品」這樣的反饋聲音慢慢地傳了出來。

「採購部門當然會傾向於選擇便宜的產品。但實際使用的人卻會說『這個加工好漂亮』『做得很細緻』,並幫我們說話表示『若不是這家公司做的產品就不行』。正是這樣的聲音,最終支撐著我們的工作。尤其是年輕人說出『不是只看價格』時,我真的非常開心。」

三和金屬持續堅守品質的信念,正是這一點得到了確實的傳達。

高品質並非僅靠技術即可實現

三和金屬的優勢在於短交期、嚴守交期,以及對品質的堅持。
早在短交期尚未普及的30多年前,公司便徹底貫徹準時交貨的理念,甚至能對應下單當日出貨或次日送達等要求。
此外,對品質與尺寸的檢驗也毫不鬆懈。從創業以來,「交付超越客戶期待的產品」這一信念始終不變。

「將高品質的產品確實送達,是從父親那一代就一直遵守的基本原則。製作單一產品其實可以做得很漂亮也不算太難,但要做出20個都具備相同品質的產品,那就不容易了。為了達成這點,我們在每天的工作中積累經驗。不偷工減料,終究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。」

天羽先生認為,對品質的堅持並不僅是操作層面的問題。透過製造的過程中學會「不說謊」「不敷衍」,也成為一種人格上的修煉。

剛進入電梯業界時,因難度極高,最初只能由社長、弟弟與一名焊接師傅三人應對。
為了學習職人的技術,他甚至前往新潟縣燕三條拜訪拋光職人。
在不斷應對對外觀極為嚴格的需求中,公司的品質基準也自然水漲船高。

「那條路上的職人們毫無保留地教導我,我心懷感激。雖然我無法完全模仿,但在學習的過程中,也逐漸觸碰到那門技術的深奧之處。那正是其中的樂趣所在。
不只金屬加工,凡是對某件事專精的人,都不會輕易涉足其他領域。正因如此,他們才能全心投入於技術之中。雖然金屬加工不是傳統工藝,但除了技術之外,還需要具備作為人的思考力。即便是十家公司,也能做出十種不同的產品。若只滿足於讓客戶高興的水準還不夠,我們必須瞄準那個『遠遠超越』的境界。」

面對來自客戶的嚴苛要求,三和金屬全體員工同心協力,不斷努力與成長。
天羽先生說,三和金屬是一家「由顧客與職人共同培育而成的公司」。

目前,三和金屬能夠對應從試作到量產的全流程,處理多種材質如鋼鐵、不銹鋼與鋁等,也能應付複雜形狀的加工需求。
2003年,公司導入了超高速雷射加工機,進一步提升了加工精度與速度。
如此高應對能力的三和金屬,其評價透過口耳相傳迅速擴散,近年來甚至接獲來自北海道至沖繩等全國各地的委託案件。

透過聘用外籍員工,公司的文化得到了改善

在製造業界,人力確保經常成為一項課題。對年輕人來說,製造屬於藍領工作,並不是什麼受歡迎的職業,年輕人才的招募難度高。此外,中途入社者往往帶有前職的習慣,使其成為即戰力也需要時間。
在子公司化後重新出發之際,雖然曾有19人同時加入,但最終未能成功留任。

作為初期策略之一,公司曾構想「僅由女性組成的工廠」。
契機來自於某次在電視上看到女性進行焊接作業的畫面,於是產生了「希望傳達這也是女性可以勝任的工作」這樣的想法。

「實際上我發現,要完全由女性來運營整座工廠是相當困難的。考慮到將來可能面臨生育問題,再加上焊接作業中涉及的紫外線風險,實在難以放心交付這些工作。
因此目前我們讓女性發揮其細膩特質,主要負責雷射加工、客戶應對等工序,並活躍其中。」

然而,工廠現場的人才確保問題依然存在。在多方思索後,最終決定導入外籍人力來應對這一挑戰。

「一開始老實說,我對於能否順利溝通沒有信心,所以是反對聘用外國人的。不過,由於實在人手不足,不得不招募,於是面試了4位越南籍人士。原本只打算錄用其中2位擔任工程師,但結果發現4人都非常優秀,於是全部當場錄取。
他們不是那種三年就回國的實習生,而是可以長期穩定工作的員工,對我們而言真的幫助很大。如今,公司已有21位越南籍員工。聽到他們說『請讓我們多做點工作吧』,我感到非常開心。他們願意學習、認真回應、確實工作,如今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存在。」雇用越南工程師,也為公司內部文化帶來了重大改變。
在教導語言不通的他們的過程中,員工意識到過去模糊不清的指示需要明確表達、必須確實教導,這樣的轉變改善了公司內部的溝通與人際關係。
此外,這些外籍人才對待工作的誠懇態度與積極學習的精神,也對其他員工產生了正面的影響。

為了提升製造的價值

目前,三和金屬工業正積極以東南亞為中心,探索產品拓展與加工合作的可能性,致力於擴大銷售通路與推動業務聯盟。在與他社進行差異化競爭的過程中,誕生了「可依1毫米單位訂製的金屬層架」這一構想,進而創立了「Just Shelf(精準層架)」事業。

Just Shelf並非僅僅販售低價層架,而是以歐洲市場常見的高級產品路線為目標。據說公司與熟識的設計師合作,將強度與美觀兼備的設計具體實現。

「剛開始銷售時,經常被拿來與便宜的層架比較,即便能夠1毫米訂製,仍常被批評『價格太高』。但近年來在展覽會上,越來越多客戶開始肯定我們的品質,甚至出現『這樣的產品不該降價』的反饋。因此我們下定決心,不再以價格競爭,而是以品質取勝。」

近來,除了單純的層架銷售,因具備對應複雜造型加工的能力,也逐漸拓展出更多新的合作洽談。

「我相信,還是有很多人懷抱著『想從事製造』的心。我們希望培養那些真正熱愛製造、願意默默投入的人才,並守護他們能夠發揮所長的舞台。這將是未來製造業發展與人才培育的關鍵。前些日子我去了杜拜和泰國,『來自日本京都』這個品牌效應讓我們備受矚目,也發現日本的粉絲其實意外地多。我們經常受到海外高度評價,因此今後更希望懷抱信心向國際推廣我們的產品。」

三和金屬工業目前正以東南亞市場為核心,積極推動「Just Shelf」這項可1毫米訂製的產品拓展銷路,並探索與合作夥伴的聯動。
公司希望透過與注重品質的顧客群,以及擅長產品流通與銷售的合作企業攜手,共同開拓國內外全新的業務機會。

INFORMATION

三和金屬工業株式會社 / 三英金屬股份有限公司

三和金屬工業株式會社
自1969年4月起,我們開始從事以不鏽鋼與鋁為主的鈑金加工業務。於1984年6月6日轉型為公司組織,正式成立三和金屬工業株式會社。透過導入最先進的設備,我們致力於滿足客戶對品質提升與交貨期保障的各項需求。

三英金屬股份有限公司
認為鈑金與焊接等金屬加工領域只屬於男性的觀念早已成為過去。我們積極推動打造女性能夠成為主角的工作環境,並持續迎接這項挑戰。藉由女性特有的細膩手工與觀察視角及創意,我們將開創金屬加工產業的新未來。

設立
1696
網站
https://sanwa-kinzoku.co.jp/
Writer:
GOOD JOB STORY 編集部

相關文章

大阪府の記事